华为前人力资源副总裁:所有的不行,最关键的还是人不行
他是华为人才体系的构建者之一;
他80年代考上浙大、攻读研究生、公派出国留学;
他的头衔包括: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华为前人力资源副总裁、基业长青首席顾问……
吴先生曾笑称“当年只打算去华为学一年营销”的他,却当上了华为人力资源副总裁,并且一待就是7年。如今,他已是企业组织变革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
华为的魅力:东西还没做,客户就下单了 Q:我们了解到吴先生是80年代在杭州上的大学,后边又读了研究生,这个学历在当时已经是很稀有了,毕业后是什么让您决定出国留学,继续深造的呢? 吴建国:其实是这样,我本科是在浙大读的,研究生就读于科学院在西安的一家研究所。1987年毕业以后我就在那里工作,那里每年都有一个为期一年的公费出国名额,当时我就争取到了这个名额,去了澳洲留学。然后又在那里自费了几年。当时也是在做研究,我是研究光学仪器的,就想着到国外去学习,能够有所提升,回来再继续做研究工作。 Q:您回国后为什么选择华为呢?华为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呢? 吴建国:这个挺有意思的,因为当时我从国外回来以后,我们几个年轻人就成立了一个青年研究室。当时的研究所也在转型,从面向国防军工,转变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因此我们开发了一些产品,准备上市场销售,但发现根本就卖不出去。这才使我们意识到我们这帮所谓技术专家其实不懂市场,不懂客户。 有一天晚上研究室的人在一块喝酒,这时候说听说华为销售能力特别强,东西还没做,客户就已经下单了。因为我是学光学仪器的,像当时华为高层的郑宝用、李一男也都是学光学的,我们的很多同学都知道华为。所以那天喝酒的时候,大家就说老吴你比较活络,你就去华为学学如何做市场吧。 当时我想着去华为学习一年营销,学成后就回来继续干,把自己研发的产品卖出去了。结果去了华为才知道, 企业不仅仅是营销,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比如还有产品研发、供应链、人力资源、财务、法务等等。他需要不断的、持续的为客户创造价值,所以我一待就是7年,也经历了好几个部门。 02 所有的不行最关键的还是人不行 Q:您经历了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对人力资源从业的生涯有什么帮助吗? 吴建国:我觉得特别有帮助,相对于纯粹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我的一个优势就是业务视角。 人力资源毕竟是为业务服务的,所以经历过多个业务部门之后,会更懂得人力资源的如何为业务创造价值。特别是当你发现企业技术不行、营销不行、供应链不行,其实关键还是人不行的时候,就会越来越感受到——人太重要了,所以我才回过头来做人力资源管理。 看起来人力资源是在背后支撑业务,但是它的价值一点都不比业务小,而且对中国企业具有普遍意义。 这些年,我特别劝一些想做人力资源的人,不要人力资源专业出来就直接到人力资源部,最好在业务系统里待上一两年。因为没有业务视角,专业能力没法创造价值,而业务理解需要靠实践的,它不是学出来的。 很庆幸我在华为经历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资本运作这些不同的业务领域,然后我离开华为以后,才会一直盯着人力资源如何创造业务价值。业务视角对我的帮助太大了,否则我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 03 再庞大的企业也是从小公司做起来的 Q:华为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员工的庞大企业,是如何搭建好内部体系,做好员工管理的呢? 吴建国:其实所有的初创企业,不用搭很复杂的管理体系,华为也一样。 (1)企业初创时期 华为小的时候主要还是做好中高层管理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也就是任正非让大家一起建立起公司文化价值观,比如说我们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我们都要艰苦奋斗,我们都要不断的变得更好,这样一来能让管理层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三观或者统一的思想认识。 与此同时,初期建立的规则很简单,更多的是按需来。 比如我做营销的时候,发现这个产品没有定价系统,大家瞎定价不好,我做产品的时候,又发现我这个产品没有关键评价指标,最后出来的质量很差,我就要定一些规则和指标; 又比如说我做供应链的时候我,发现交付能力很差,可能是因为业务流程有问题,那么我也做一些制度性的建设。 (2)企业人数超300人 等到了一定程度,比如员工人数超过300人,这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你管不过来了,靠人管人效率太低了,这时候就要开始重视搭体系。 很多企业不知道如何搭体系,其实它的逻辑是这样: 第一点,先搭架子,架子稳固了才能添砖加瓦。华为在98年就向美国IBM以及很多咨询公司学习,最终拿出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规则体系,因为当时华为有几千人,所以这个体系就比小企业要复杂一些。 第二点,保证与时俱进。架子可以根据需要向上兼容,不断更新版本。比如现在95后员工越来越多,那么激励方案肯定不能像以前那种激励60、70、80后一样; 再比如说我们现在业务发展变化很快,那么很多流程也不能像原来那么僵化,我们需要做一些敏捷型组织的建设; 这些都可以在一个好的架子上不断的迭代发展,但前提是有一个好的架构基础。 这一点我也在《华为组织力》这本书里反复强调,你别开始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弄的东西千疮百孔,这样下去以后就麻烦了。企业组织的管理需要一步步的来,华为原来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其实都很简单,但是你的体系框架不能有大问题。 04 “战略可以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 Q:华为有一句话“战略可以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那什么样的组织才算充满活力?如何让组织更有活力呢? 吴建国:这个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我在我的这本新书《华为组织力》里着重强调的一点。 战略大致正确,大家其实理解很简单,因为现在是一个巨变时代或者不确定时代,我的战略只能是个移动靶而不是固定靶,需要动态的调整。但是组织充满活力的难度就太大了,实际上绝大部分企业根本做不到,因为企业越规模越大,活力越低。 创业的时候企业能力不行,但是活力没问题;但是当企业大了以后能力起来了,活力却不行了。 那么怎么能让企业组织能力强的同时,活力也强呢? 我觉得华为主要是有三个方面做得特别棒: 第一个方面,就是开放、开放、再开放。 大家知道所谓活力低,一般是封闭系统活力低,比如说我家里空气不好,因为我没有从外部引入新鲜空气;或者我家里有垃圾,清理不出去。其实华为的这种体系也是从西方特别从美国,像IBM这些优秀企业那里学来的,直到现在华为也非常愿意学习别人的好东西,跟大家一起协作。比如说华为的手机的线上销售,小米当年做得最好,那么华为很快就学到手,所以要不断的开放,吸取外部的优秀能量,然后把内部不好的东西不断剔除掉。 第二个方面,就是打破平衡。 大家知道人是有惰性的,中国人叫小富即安,或者是浅尝辄止,有一点成就就容易满足。那么这时候怎么办?华为打破平衡方法就是不断设定更高的挑战性的目标,比如说1998年华为成为中国第一,达到这个目标后,我们就应该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前几年华为已经成为世界级企业,那么我们就要为人类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我们要构筑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所以不断的来给自己的目标加码,这跟人的发展是一样的。 前几年阿里高管关明生与我们交流的时候说:“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的让我震撼,也就是打破自己的舒适区,这点非常重要。 第三个方面,就是激活个体。 大家都知道个体是非常不容易被激活的,只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才能让大家充满活力。比如说华为会给一些优秀的员工更多的激励和成长,而对一些表现不好的员工则做一些调整,甚至辞退。在组织环境中形成了一种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态势,这样时候企业就更容易活下去。这也是《荀子·劝学》中所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从开放、到打破平衡态、再到激活个体,让华为一个20万人的企业,依旧拥有强大活力。 05 提高人效抓住3个动作 Q:许多企业都会面临“规模而不效益”的情况,该如何提高人效,突破窘境呢? 吴建国:人效问题是很多企业都面临难题。其实我在《华为组织力》也提到过。简单归来起来需要企业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点:建立一个流程型的组织。 流程型组织就是端到端,需求从客户中来,产品和服务到客户中去,而不是段到段的。所谓段到段就是各个部门像铁路警察一样各管一段,这样的话部门之间协作的效率就非常低,从而导致人效也非常低。所以,一定要形成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型组织。 第二点:不断的提高人才密度,即人岗匹配度越来越高。 为什么人效低? 从人的角度看,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就是这个人能力不行。 你让他做招聘他做不了,你让他做产品开发他开发不出来,你让他做市场营销,他又拿不到客户,那么这就属于能力不行,或者说他根本就是达不到岗位要求。 其二是关键岗位的总体胜任率低。 比如产品人员的水平很高,但是销售人员不行,或者产品和销售的人都还行,但是负责运营的不行,人才密度要求至少2/3的关键重要岗位都是胜任的,这样就能形成一个1+1>2的一个群体效应,否则优秀人才的价值或者效能也会被“猪队所”给消耗掉。 第三点:用数字化和AI化来替代人工。 很多人的工作是简单重复的,这类人力工作可以被机械或者用数字化的工具来替代。比如说提高人才招聘的效率,现在有很多智能化的手段,比如SAAS、PASS等。 Q:华为5个人的活儿,4个人干,发5个人的钱的做法,听起来特别的简单有效,它适合所有的行业所有的部门来使用吗?具体实施使用需要什么条件吗? 吴建国:5个人的活儿,4个人干,发5个人的钱,虽然你5个人的钱都花了,但是因为人减少了,其实人的其他费用降低了,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原则上来说,这个做法适合所有企业。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来,是从人海战术发展过来的,原来咱们中国的人的劳动力成本很低,人又多,所以我们强调人多力量大。 如今发展40年了,我们的人效还是发达国家的1/3,从1/5,1/4发展到1/3,就是说我们的人效与国际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总体上来说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观察了一下,现在我们的民营企业平均人效再提升30%,就是说一年之内提高10%~30%是没有问题的;而国有企业提高30~50%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这个具有普遍性。 但是普遍性的前提是因人而异,不能说每个部门每一类员工全部都是按这个来做,一刀切就不对了。 其实人效的提升的核心是在成熟业务,第一它的业务成熟,第二它的人数比较多。 举个例子,比如我公司有产品开发团队有300人,那么其中开发成熟产品有200多人,这时候你提高人效就有价值; 比如工厂也一样,我有一个或多个个工厂,生产的东西都上了一定的规模,这时候提高人效是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创新业务或者人员很少的部门,其实我不建议提高人效。对于创新型业务,更重要的是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 创新业务更多的是快速是跑通商业模式或者快速获得市场地位的,这时候更多的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所以要考核人效的时候,可以把一些创新性的业务把它剔除出去,但是总体人效每年提高10%~30%还是没有问题的。 06 学华为最该学的是这一点 Q:如今很多公司都喜欢学华为的绩效考核,学激励制度,您认为中小企业最应该向华为学习的是什么? 吴建国:现在学华为基本上都是东施效颦,想学到一招致胜的秘诀。学先进永远没错,但是怎么学很重要,我这一年总结出了学到真经的方法,也在《华为组织力》这本书里讲有提到。 第一个就是学文化,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是以什么为中心? 第一,以领导为中心,就是溜须拍马,太监比总监都多,这是中国文化里边一个毛病,就是唯上; 第二,以技术为中心,觉得我只要技术厉害,什么都行,天天自嗨; 第三,本位主义,也就是以部门利益为中心,不能从整体上考虑。 第四,以短期利益为中心,急功近利。 所以与中国大部分企业相比,华为真正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大部分企业做不到。 第二个,你要把(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融入业务系统、组织系统和人才系统这三大系统,实现道术合一。 文化有了,如何落地呢? (1)业务里边落地。比如说我们在选择产品你立项的时候,是不是以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真正做出对客户有高价值的东西。比如说华为的手机,他真的把拍照功能做到了世界领先。 (2)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是让客户方便,而不是让自己方便。就像徐直军说的,我们的业务流程必须嵌入客户的业务流程之中,真正帮助客户实现成功。 (3)人才管理也是以客户为中心。比如什么样的人能够被激励,什么人能够得到晋升?不是学历高的,不是经验久的,而是必须是能够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的。 第三个,你学华为不是为了学华为,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所以企业必须立足于自己,而不是说华为有个什么东西我都去学。要想清楚华为这个东西能对我的进步带来什么帮助。 这三点如果都把握住的话,学华为还是很有价值的。 07 灵活办公下组织管理的3个要点 Q:疫情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都采取了灵活办公的制度,这也是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个新挑战,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灵活办公下的组织管理呢? 吴建国: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在探索,之前也没遇见过大规模灵活办公的情况,所以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 这几年咨询了一些做得好的企业,它们主要把握了三点: 第一点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好的远程管理系统。 目前必须居家办公的情况下,远程管理极其重要。举个例子,远程管理里头非常重要的就是视频会议,必须有一种类似见面的情景交流。如果没有视频,全靠电话微信、EMAIL会大大降低沟通效果。包括飞书、腾讯视频等等的,视频虽然比不上面对面,但是已经相对接近了。 第二个就是用目标管理来替代更多的过程管理。 大家不能在一起,过程指导就会很困难,但是目标管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你的目标是这个月采访15位嘉宾,不管在什么地方进行,期限一到,就要达到有效产出。 很多公司目标管理做的不好,特别是面对面工作的时候,更多的是过程管理,想着反正大家能一起不断调整,其实,动态的目标管理更加重要。 第三个是在人才选择的时候选择自驱力强的人。 马斯克说过一句话,“我不用激励员工,我专门选不需要激励的员工。”其实自驱力强,会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的员工比例越高,灵活办公实现起来就越容易,但是观察下来,80%的人不具备这一能力,所以选择员工就变得非常重要。 我觉得这样三管齐下的话,应该是比较有效的。 08 未来几年一定要组织力强大 Q:当前互联网行业屡屡传出裁员的消息,公司的股价有很大波动,您怎么看待这种行业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的公司该怎么做组织管理和员工管理? 吴建国:我们看到互联网企业、房地产企业、教育企业形势不好,今天再看,形势更严峻。 比如说今天的疫情,像北上深中国经济体量最大,最有成长性的区域,他们都已经受到了巨大影响;其次,大家知道中美关系长期也面临着不确定,甚至是一种博弈状态。 我认为未来几年,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会普遍的非常艰难,这种时候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很多企业存活越来越困难,咱们看到的可能是餐饮或者教育或者房地产,那么这时候什么最重要? 组织力。 因为它能抗拒风险。 在这种巨变时代,任何业务都不能生生不息,而每一种业务的迭代速度都在加快。比如以前,我们靠一个新产品可以吃3年,甚至吃5年、10年;而现在,一款产品吃一年都很难。 那什么东西可以让你活下去呢? 还是组织力。 因为你组织力强大,第一个就是它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第二个它效率就比别人高,那么这时候它就容易生存下去。 想要做到组织力强大,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特别重要: (1)把一些不合适的人开掉。当环境不好,企业生存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减员增效。 (2)我们要增加对员工内驱力的激发。物质激励的驱动效果有限,其一是同质化严重,其二是边际效益递减,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钱多起来之后,物质激励的效果会变弱。 就像华为、腾讯、阿里也有躺平的、划水的,他们的钱很多,这时候就要内驱激励,比如说对95后,我觉得你应该是跟员工一起更多的交流和探讨,让员工的自己的发展愿景与企业的发展愿景,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更好的连接。 (3)组织走向平台化。平台化组织的特点就是既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运作的效率也会更高。 -End-
来 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分 享|吴建国 华为前全球人力资源副总裁整 理|Jane
所有的不行最关键的还是人不行 Q:您经历了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对人力资源从业的生涯有什么帮助吗? 吴建国:我觉得特别有帮助,相对于纯粹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我的一个优势就是业务视角。 人力资源毕竟是为业务服务的,所以经历过多个业务部门之后,会更懂得人力资源的如何为业务创造价值。特别是当你发现企业技术不行、营销不行、供应链不行,其实关键还是人不行的时候,就会越来越感受到——人太重要了,所以我才回过头来做人力资源管理。 看起来人力资源是在背后支撑业务,但是它的价值一点都不比业务小,而且对中国企业具有普遍意义。 这些年,我特别劝一些想做人力资源的人,不要人力资源专业出来就直接到人力资源部,最好在业务系统里待上一两年。因为没有业务视角,专业能力没法创造价值,而业务理解需要靠实践的,它不是学出来的。 很庆幸我在华为经历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资本运作这些不同的业务领域,然后我离开华为以后,才会一直盯着人力资源如何创造业务价值。业务视角对我的帮助太大了,否则我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 03 再庞大的企业也是从小公司做起来的 Q:华为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员工的庞大企业,是如何搭建好内部体系,做好员工管理的呢? 吴建国:其实所有的初创企业,不用搭很复杂的管理体系,华为也一样。 (1)企业初创时期 华为小的时候主要还是做好中高层管理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也就是任正非让大家一起建立起公司文化价值观,比如说我们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我们都要艰苦奋斗,我们都要不断的变得更好,这样一来能让管理层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三观或者统一的思想认识。 与此同时,初期建立的规则很简单,更多的是按需来。 比如我做营销的时候,发现这个产品没有定价系统,大家瞎定价不好,我做产品的时候,又发现我这个产品没有关键评价指标,最后出来的质量很差,我就要定一些规则和指标; 又比如说我做供应链的时候我,发现交付能力很差,可能是因为业务流程有问题,那么我也做一些制度性的建设。 (2)企业人数超300人 等到了一定程度,比如员工人数超过300人,这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你管不过来了,靠人管人效率太低了,这时候就要开始重视搭体系。 很多企业不知道如何搭体系,其实它的逻辑是这样: 第一点,先搭架子,架子稳固了才能添砖加瓦。华为在98年就向美国IBM以及很多咨询公司学习,最终拿出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规则体系,因为当时华为有几千人,所以这个体系就比小企业要复杂一些。 第二点,保证与时俱进。架子可以根据需要向上兼容,不断更新版本。比如现在95后员工越来越多,那么激励方案肯定不能像以前那种激励60、70、80后一样; 再比如说我们现在业务发展变化很快,那么很多流程也不能像原来那么僵化,我们需要做一些敏捷型组织的建设; 这些都可以在一个好的架子上不断的迭代发展,但前提是有一个好的架构基础。 这一点我也在《华为组织力》这本书里反复强调,你别开始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弄的东西千疮百孔,这样下去以后就麻烦了。企业组织的管理需要一步步的来,华为原来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其实都很简单,但是你的体系框架不能有大问题。 04 “战略可以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 Q:华为有一句话“战略可以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那什么样的组织才算充满活力?如何让组织更有活力呢? 吴建国:这个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我在我的这本新书《华为组织力》里着重强调的一点。 战略大致正确,大家其实理解很简单,因为现在是一个巨变时代或者不确定时代,我的战略只能是个移动靶而不是固定靶,需要动态的调整。但是组织充满活力的难度就太大了,实际上绝大部分企业根本做不到,因为企业越规模越大,活力越低。 创业的时候企业能力不行,但是活力没问题;但是当企业大了以后能力起来了,活力却不行了。 那么怎么能让企业组织能力强的同时,活力也强呢? 我觉得华为主要是有三个方面做得特别棒: 第一个方面,就是开放、开放、再开放。 大家知道所谓活力低,一般是封闭系统活力低,比如说我家里空气不好,因为我没有从外部引入新鲜空气;或者我家里有垃圾,清理不出去。其实华为的这种体系也是从西方特别从美国,像IBM这些优秀企业那里学来的,直到现在华为也非常愿意学习别人的好东西,跟大家一起协作。比如说华为的手机的线上销售,小米当年做得最好,那么华为很快就学到手,所以要不断的开放,吸取外部的优秀能量,然后把内部不好的东西不断剔除掉。 第二个方面,就是打破平衡。 大家知道人是有惰性的,中国人叫小富即安,或者是浅尝辄止,有一点成就就容易满足。那么这时候怎么办?华为打破平衡方法就是不断设定更高的挑战性的目标,比如说1998年华为成为中国第一,达到这个目标后,我们就应该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前几年华为已经成为世界级企业,那么我们就要为人类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我们要构筑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所以不断的来给自己的目标加码,这跟人的发展是一样的。 前几年阿里高管关明生与我们交流的时候说:“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的让我震撼,也就是打破自己的舒适区,这点非常重要。 第三个方面,就是激活个体。 大家都知道个体是非常不容易被激活的,只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才能让大家充满活力。比如说华为会给一些优秀的员工更多的激励和成长,而对一些表现不好的员工则做一些调整,甚至辞退。在组织环境中形成了一种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态势,这样时候企业就更容易活下去。这也是《荀子·劝学》中所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从开放、到打破平衡态、再到激活个体,让华为一个20万人的企业,依旧拥有强大活力。 05 提高人效抓住3个动作 Q:许多企业都会面临“规模而不效益”的情况,该如何提高人效,突破窘境呢? 吴建国:人效问题是很多企业都面临难题。其实我在《华为组织力》也提到过。简单归来起来需要企业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点:建立一个流程型的组织。 流程型组织就是端到端,需求从客户中来,产品和服务到客户中去,而不是段到段的。所谓段到段就是各个部门像铁路警察一样各管一段,这样的话部门之间协作的效率就非常低,从而导致人效也非常低。所以,一定要形成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型组织。 第二点:不断的提高人才密度,即人岗匹配度越来越高。 为什么人效低? 从人的角度看,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就是这个人能力不行。 你让他做招聘他做不了,你让他做产品开发他开发不出来,你让他做市场营销,他又拿不到客户,那么这就属于能力不行,或者说他根本就是达不到岗位要求。 其二是关键岗位的总体胜任率低。 比如产品人员的水平很高,但是销售人员不行,或者产品和销售的人都还行,但是负责运营的不行,人才密度要求至少2/3的关键重要岗位都是胜任的,这样就能形成一个1+1>2的一个群体效应,否则优秀人才的价值或者效能也会被“猪队所”给消耗掉。 第三点:用数字化和AI化来替代人工。 很多人的工作是简单重复的,这类人力工作可以被机械或者用数字化的工具来替代。比如说提高人才招聘的效率,现在有很多智能化的手段,比如SAAS、PASS等。 Q:华为5个人的活儿,4个人干,发5个人的钱的做法,听起来特别的简单有效,它适合所有的行业所有的部门来使用吗?具体实施使用需要什么条件吗? 吴建国:5个人的活儿,4个人干,发5个人的钱,虽然你5个人的钱都花了,但是因为人减少了,其实人的其他费用降低了,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原则上来说,这个做法适合所有企业。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来,是从人海战术发展过来的,原来咱们中国的人的劳动力成本很低,人又多,所以我们强调人多力量大。 如今发展40年了,我们的人效还是发达国家的1/3,从1/5,1/4发展到1/3,就是说我们的人效与国际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总体上来说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观察了一下,现在我们的民营企业平均人效再提升30%,就是说一年之内提高10%~30%是没有问题的;而国有企业提高30~50%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这个具有普遍性。 但是普遍性的前提是因人而异,不能说每个部门每一类员工全部都是按这个来做,一刀切就不对了。 其实人效的提升的核心是在成熟业务,第一它的业务成熟,第二它的人数比较多。 举个例子,比如我公司有产品开发团队有300人,那么其中开发成熟产品有200多人,这时候你提高人效就有价值; 比如工厂也一样,我有一个或多个个工厂,生产的东西都上了一定的规模,这时候提高人效是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创新业务或者人员很少的部门,其实我不建议提高人效。对于创新型业务,更重要的是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 创新业务更多的是快速是跑通商业模式或者快速获得市场地位的,这时候更多的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所以要考核人效的时候,可以把一些创新性的业务把它剔除出去,但是总体人效每年提高10%~30%还是没有问题的。 06 学华为最该学的是这一点 Q:如今很多公司都喜欢学华为的绩效考核,学激励制度,您认为中小企业最应该向华为学习的是什么? 吴建国:现在学华为基本上都是东施效颦,想学到一招致胜的秘诀。学先进永远没错,但是怎么学很重要,我这一年总结出了学到真经的方法,也在《华为组织力》这本书里讲有提到。 第一个就是学文化,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是以什么为中心? 第一,以领导为中心,就是溜须拍马,太监比总监都多,这是中国文化里边一个毛病,就是唯上; 第二,以技术为中心,觉得我只要技术厉害,什么都行,天天自嗨; 第三,本位主义,也就是以部门利益为中心,不能从整体上考虑。 第四,以短期利益为中心,急功近利。 所以与中国大部分企业相比,华为真正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大部分企业做不到。 第二个,你要把(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融入业务系统、组织系统和人才系统这三大系统,实现道术合一。 文化有了,如何落地呢? (1)业务里边落地。比如说我们在选择产品你立项的时候,是不是以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真正做出对客户有高价值的东西。比如说华为的手机,他真的把拍照功能做到了世界领先。 (2)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是让客户方便,而不是让自己方便。就像徐直军说的,我们的业务流程必须嵌入客户的业务流程之中,真正帮助客户实现成功。 (3)人才管理也是以客户为中心。比如什么样的人能够被激励,什么人能够得到晋升?不是学历高的,不是经验久的,而是必须是能够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的。 第三个,你学华为不是为了学华为,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所以企业必须立足于自己,而不是说华为有个什么东西我都去学。要想清楚华为这个东西能对我的进步带来什么帮助。 这三点如果都把握住的话,学华为还是很有价值的。 07 灵活办公下组织管理的3个要点 Q:疫情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都采取了灵活办公的制度,这也是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个新挑战,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灵活办公下的组织管理呢? 吴建国: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在探索,之前也没遇见过大规模灵活办公的情况,所以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 这几年咨询了一些做得好的企业,它们主要把握了三点: 第一点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好的远程管理系统。 目前必须居家办公的情况下,远程管理极其重要。举个例子,远程管理里头非常重要的就是视频会议,必须有一种类似见面的情景交流。如果没有视频,全靠电话微信、EMAIL会大大降低沟通效果。包括飞书、腾讯视频等等的,视频虽然比不上面对面,但是已经相对接近了。 第二个就是用目标管理来替代更多的过程管理。 大家不能在一起,过程指导就会很困难,但是目标管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你的目标是这个月采访15位嘉宾,不管在什么地方进行,期限一到,就要达到有效产出。 很多公司目标管理做的不好,特别是面对面工作的时候,更多的是过程管理,想着反正大家能一起不断调整,其实,动态的目标管理更加重要。 第三个是在人才选择的时候选择自驱力强的人。 马斯克说过一句话,“我不用激励员工,我专门选不需要激励的员工。”其实自驱力强,会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的员工比例越高,灵活办公实现起来就越容易,但是观察下来,80%的人不具备这一能力,所以选择员工就变得非常重要。 我觉得这样三管齐下的话,应该是比较有效的。 08 未来几年一定要组织力强大 Q:当前互联网行业屡屡传出裁员的消息,公司的股价有很大波动,您怎么看待这种行业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的公司该怎么做组织管理和员工管理? 吴建国:我们看到互联网企业、房地产企业、教育企业形势不好,今天再看,形势更严峻。 比如说今天的疫情,像北上深中国经济体量最大,最有成长性的区域,他们都已经受到了巨大影响;其次,大家知道中美关系长期也面临着不确定,甚至是一种博弈状态。 我认为未来几年,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会普遍的非常艰难,这种时候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很多企业存活越来越困难,咱们看到的可能是餐饮或者教育或者房地产,那么这时候什么最重要? 组织力。 因为它能抗拒风险。 在这种巨变时代,任何业务都不能生生不息,而每一种业务的迭代速度都在加快。比如以前,我们靠一个新产品可以吃3年,甚至吃5年、10年;而现在,一款产品吃一年都很难。 那什么东西可以让你活下去呢? 还是组织力。 因为你组织力强大,第一个就是它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第二个它效率就比别人高,那么这时候它就容易生存下去。 想要做到组织力强大,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特别重要: (1)把一些不合适的人开掉。当环境不好,企业生存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减员增效。 (2)我们要增加对员工内驱力的激发。物质激励的驱动效果有限,其一是同质化严重,其二是边际效益递减,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钱多起来之后,物质激励的效果会变弱。 就像华为、腾讯、阿里也有躺平的、划水的,他们的钱很多,这时候就要内驱激励,比如说对95后,我觉得你应该是跟员工一起更多的交流和探讨,让员工的自己的发展愿景与企业的发展愿景,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更好的连接。 (3)组织走向平台化。平台化组织的特点就是既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运作的效率也会更高。 -End-
来 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分 享|吴建国 华为前全球人力资源副总裁整 理|Jane
再庞大的企业也是从小公司做起来的 Q:华为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员工的庞大企业,是如何搭建好内部体系,做好员工管理的呢? 吴建国:其实所有的初创企业,不用搭很复杂的管理体系,华为也一样。 (1)企业初创时期 华为小的时候主要还是做好中高层管理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也就是任正非让大家一起建立起公司文化价值观,比如说我们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我们都要艰苦奋斗,我们都要不断的变得更好,这样一来能让管理层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三观或者统一的思想认识。 与此同时,初期建立的规则很简单,更多的是按需来。 比如我做营销的时候,发现这个产品没有定价系统,大家瞎定价不好,我做产品的时候,又发现我这个产品没有关键评价指标,最后出来的质量很差,我就要定一些规则和指标; 又比如说我做供应链的时候我,发现交付能力很差,可能是因为业务流程有问题,那么我也做一些制度性的建设。 (2)企业人数超300人 等到了一定程度,比如员工人数超过300人,这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你管不过来了,靠人管人效率太低了,这时候就要开始重视搭体系。 很多企业不知道如何搭体系,其实它的逻辑是这样: 第一点,先搭架子,架子稳固了才能添砖加瓦。华为在98年就向美国IBM以及很多咨询公司学习,最终拿出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规则体系,因为当时华为有几千人,所以这个体系就比小企业要复杂一些。 第二点,保证与时俱进。架子可以根据需要向上兼容,不断更新版本。比如现在95后员工越来越多,那么激励方案肯定不能像以前那种激励60、70、80后一样; 再比如说我们现在业务发展变化很快,那么很多流程也不能像原来那么僵化,我们需要做一些敏捷型组织的建设; 这些都可以在一个好的架子上不断的迭代发展,但前提是有一个好的架构基础。 这一点我也在《华为组织力》这本书里反复强调,你别开始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弄的东西千疮百孔,这样下去以后就麻烦了。企业组织的管理需要一步步的来,华为原来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其实都很简单,但是你的体系框架不能有大问题。 04 “战略可以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 Q:华为有一句话“战略可以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那什么样的组织才算充满活力?如何让组织更有活力呢? 吴建国:这个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我在我的这本新书《华为组织力》里着重强调的一点。 战略大致正确,大家其实理解很简单,因为现在是一个巨变时代或者不确定时代,我的战略只能是个移动靶而不是固定靶,需要动态的调整。但是组织充满活力的难度就太大了,实际上绝大部分企业根本做不到,因为企业越规模越大,活力越低。 创业的时候企业能力不行,但是活力没问题;但是当企业大了以后能力起来了,活力却不行了。 那么怎么能让企业组织能力强的同时,活力也强呢? 我觉得华为主要是有三个方面做得特别棒: 第一个方面,就是开放、开放、再开放。 大家知道所谓活力低,一般是封闭系统活力低,比如说我家里空气不好,因为我没有从外部引入新鲜空气;或者我家里有垃圾,清理不出去。其实华为的这种体系也是从西方特别从美国,像IBM这些优秀企业那里学来的,直到现在华为也非常愿意学习别人的好东西,跟大家一起协作。比如说华为的手机的线上销售,小米当年做得最好,那么华为很快就学到手,所以要不断的开放,吸取外部的优秀能量,然后把内部不好的东西不断剔除掉。 第二个方面,就是打破平衡。 大家知道人是有惰性的,中国人叫小富即安,或者是浅尝辄止,有一点成就就容易满足。那么这时候怎么办?华为打破平衡方法就是不断设定更高的挑战性的目标,比如说1998年华为成为中国第一,达到这个目标后,我们就应该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前几年华为已经成为世界级企业,那么我们就要为人类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我们要构筑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所以不断的来给自己的目标加码,这跟人的发展是一样的。 前几年阿里高管关明生与我们交流的时候说:“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的让我震撼,也就是打破自己的舒适区,这点非常重要。 第三个方面,就是激活个体。 大家都知道个体是非常不容易被激活的,只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才能让大家充满活力。比如说华为会给一些优秀的员工更多的激励和成长,而对一些表现不好的员工则做一些调整,甚至辞退。在组织环境中形成了一种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态势,这样时候企业就更容易活下去。这也是《荀子·劝学》中所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从开放、到打破平衡态、再到激活个体,让华为一个20万人的企业,依旧拥有强大活力。 05 提高人效抓住3个动作 Q:许多企业都会面临“规模而不效益”的情况,该如何提高人效,突破窘境呢? 吴建国:人效问题是很多企业都面临难题。其实我在《华为组织力》也提到过。简单归来起来需要企业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点:建立一个流程型的组织。 流程型组织就是端到端,需求从客户中来,产品和服务到客户中去,而不是段到段的。所谓段到段就是各个部门像铁路警察一样各管一段,这样的话部门之间协作的效率就非常低,从而导致人效也非常低。所以,一定要形成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型组织。 第二点:不断的提高人才密度,即人岗匹配度越来越高。 为什么人效低? 从人的角度看,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就是这个人能力不行。 你让他做招聘他做不了,你让他做产品开发他开发不出来,你让他做市场营销,他又拿不到客户,那么这就属于能力不行,或者说他根本就是达不到岗位要求。 其二是关键岗位的总体胜任率低。 比如产品人员的水平很高,但是销售人员不行,或者产品和销售的人都还行,但是负责运营的不行,人才密度要求至少2/3的关键重要岗位都是胜任的,这样就能形成一个1+1>2的一个群体效应,否则优秀人才的价值或者效能也会被“猪队所”给消耗掉。 第三点:用数字化和AI化来替代人工。 很多人的工作是简单重复的,这类人力工作可以被机械或者用数字化的工具来替代。比如说提高人才招聘的效率,现在有很多智能化的手段,比如SAAS、PASS等。 Q:华为5个人的活儿,4个人干,发5个人的钱的做法,听起来特别的简单有效,它适合所有的行业所有的部门来使用吗?具体实施使用需要什么条件吗? 吴建国:5个人的活儿,4个人干,发5个人的钱,虽然你5个人的钱都花了,但是因为人减少了,其实人的其他费用降低了,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原则上来说,这个做法适合所有企业。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来,是从人海战术发展过来的,原来咱们中国的人的劳动力成本很低,人又多,所以我们强调人多力量大。 如今发展40年了,我们的人效还是发达国家的1/3,从1/5,1/4发展到1/3,就是说我们的人效与国际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总体上来说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观察了一下,现在我们的民营企业平均人效再提升30%,就是说一年之内提高10%~30%是没有问题的;而国有企业提高30~50%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这个具有普遍性。 但是普遍性的前提是因人而异,不能说每个部门每一类员工全部都是按这个来做,一刀切就不对了。 其实人效的提升的核心是在成熟业务,第一它的业务成熟,第二它的人数比较多。 举个例子,比如我公司有产品开发团队有300人,那么其中开发成熟产品有200多人,这时候你提高人效就有价值; 比如工厂也一样,我有一个或多个个工厂,生产的东西都上了一定的规模,这时候提高人效是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创新业务或者人员很少的部门,其实我不建议提高人效。对于创新型业务,更重要的是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 创新业务更多的是快速是跑通商业模式或者快速获得市场地位的,这时候更多的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所以要考核人效的时候,可以把一些创新性的业务把它剔除出去,但是总体人效每年提高10%~30%还是没有问题的。 06 学华为最该学的是这一点 Q:如今很多公司都喜欢学华为的绩效考核,学激励制度,您认为中小企业最应该向华为学习的是什么? 吴建国:现在学华为基本上都是东施效颦,想学到一招致胜的秘诀。学先进永远没错,但是怎么学很重要,我这一年总结出了学到真经的方法,也在《华为组织力》这本书里讲有提到。 第一个就是学文化,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是以什么为中心? 第一,以领导为中心,就是溜须拍马,太监比总监都多,这是中国文化里边一个毛病,就是唯上; 第二,以技术为中心,觉得我只要技术厉害,什么都行,天天自嗨; 第三,本位主义,也就是以部门利益为中心,不能从整体上考虑。 第四,以短期利益为中心,急功近利。 所以与中国大部分企业相比,华为真正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大部分企业做不到。 第二个,你要把(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融入业务系统、组织系统和人才系统这三大系统,实现道术合一。 文化有了,如何落地呢? (1)业务里边落地。比如说我们在选择产品你立项的时候,是不是以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真正做出对客户有高价值的东西。比如说华为的手机,他真的把拍照功能做到了世界领先。 (2)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是让客户方便,而不是让自己方便。就像徐直军说的,我们的业务流程必须嵌入客户的业务流程之中,真正帮助客户实现成功。 (3)人才管理也是以客户为中心。比如什么样的人能够被激励,什么人能够得到晋升?不是学历高的,不是经验久的,而是必须是能够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的。 第三个,你学华为不是为了学华为,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所以企业必须立足于自己,而不是说华为有个什么东西我都去学。要想清楚华为这个东西能对我的进步带来什么帮助。 这三点如果都把握住的话,学华为还是很有价值的。 07 灵活办公下组织管理的3个要点 Q:疫情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都采取了灵活办公的制度,这也是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个新挑战,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灵活办公下的组织管理呢? 吴建国: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在探索,之前也没遇见过大规模灵活办公的情况,所以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 这几年咨询了一些做得好的企业,它们主要把握了三点: 第一点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好的远程管理系统。 目前必须居家办公的情况下,远程管理极其重要。举个例子,远程管理里头非常重要的就是视频会议,必须有一种类似见面的情景交流。如果没有视频,全靠电话微信、EMAIL会大大降低沟通效果。包括飞书、腾讯视频等等的,视频虽然比不上面对面,但是已经相对接近了。 第二个就是用目标管理来替代更多的过程管理。 大家不能在一起,过程指导就会很困难,但是目标管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你的目标是这个月采访15位嘉宾,不管在什么地方进行,期限一到,就要达到有效产出。 很多公司目标管理做的不好,特别是面对面工作的时候,更多的是过程管理,想着反正大家能一起不断调整,其实,动态的目标管理更加重要。 第三个是在人才选择的时候选择自驱力强的人。 马斯克说过一句话,“我不用激励员工,我专门选不需要激励的员工。”其实自驱力强,会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的员工比例越高,灵活办公实现起来就越容易,但是观察下来,80%的人不具备这一能力,所以选择员工就变得非常重要。 我觉得这样三管齐下的话,应该是比较有效的。 08 未来几年一定要组织力强大 Q:当前互联网行业屡屡传出裁员的消息,公司的股价有很大波动,您怎么看待这种行业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的公司该怎么做组织管理和员工管理? 吴建国:我们看到互联网企业、房地产企业、教育企业形势不好,今天再看,形势更严峻。 比如说今天的疫情,像北上深中国经济体量最大,最有成长性的区域,他们都已经受到了巨大影响;其次,大家知道中美关系长期也面临着不确定,甚至是一种博弈状态。 我认为未来几年,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会普遍的非常艰难,这种时候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很多企业存活越来越困难,咱们看到的可能是餐饮或者教育或者房地产,那么这时候什么最重要? 组织力。 因为它能抗拒风险。 在这种巨变时代,任何业务都不能生生不息,而每一种业务的迭代速度都在加快。比如以前,我们靠一个新产品可以吃3年,甚至吃5年、10年;而现在,一款产品吃一年都很难。 那什么东西可以让你活下去呢? 还是组织力。 因为你组织力强大,第一个就是它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第二个它效率就比别人高,那么这时候它就容易生存下去。 想要做到组织力强大,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特别重要: (1)把一些不合适的人开掉。当环境不好,企业生存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减员增效。 (2)我们要增加对员工内驱力的激发。物质激励的驱动效果有限,其一是同质化严重,其二是边际效益递减,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钱多起来之后,物质激励的效果会变弱。 就像华为、腾讯、阿里也有躺平的、划水的,他们的钱很多,这时候就要内驱激励,比如说对95后,我觉得你应该是跟员工一起更多的交流和探讨,让员工的自己的发展愿景与企业的发展愿景,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更好的连接。 (3)组织走向平台化。平台化组织的特点就是既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运作的效率也会更高。 -End-
来 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分 享|吴建国 华为前全球人力资源副总裁整 理|Jane
“战略可以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 Q:华为有一句话“战略可以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那什么样的组织才算充满活力?如何让组织更有活力呢? 吴建国:这个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我在我的这本新书《华为组织力》里着重强调的一点。 战略大致正确,大家其实理解很简单,因为现在是一个巨变时代或者不确定时代,我的战略只能是个移动靶而不是固定靶,需要动态的调整。但是组织充满活力的难度就太大了,实际上绝大部分企业根本做不到,因为企业越规模越大,活力越低。 创业的时候企业能力不行,但是活力没问题;但是当企业大了以后能力起来了,活力却不行了。 那么怎么能让企业组织能力强的同时,活力也强呢? 我觉得华为主要是有三个方面做得特别棒: 第一个方面,就是开放、开放、再开放。 大家知道所谓活力低,一般是封闭系统活力低,比如说我家里空气不好,因为我没有从外部引入新鲜空气;或者我家里有垃圾,清理不出去。其实华为的这种体系也是从西方特别从美国,像IBM这些优秀企业那里学来的,直到现在华为也非常愿意学习别人的好东西,跟大家一起协作。比如说华为的手机的线上销售,小米当年做得最好,那么华为很快就学到手,所以要不断的开放,吸取外部的优秀能量,然后把内部不好的东西不断剔除掉。 第二个方面,就是打破平衡。 大家知道人是有惰性的,中国人叫小富即安,或者是浅尝辄止,有一点成就就容易满足。那么这时候怎么办?华为打破平衡方法就是不断设定更高的挑战性的目标,比如说1998年华为成为中国第一,达到这个目标后,我们就应该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前几年华为已经成为世界级企业,那么我们就要为人类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我们要构筑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所以不断的来给自己的目标加码,这跟人的发展是一样的。 前几年阿里高管关明生与我们交流的时候说:“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的让我震撼,也就是打破自己的舒适区,这点非常重要。 第三个方面,就是激活个体。 大家都知道个体是非常不容易被激活的,只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才能让大家充满活力。比如说华为会给一些优秀的员工更多的激励和成长,而对一些表现不好的员工则做一些调整,甚至辞退。在组织环境中形成了一种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态势,这样时候企业就更容易活下去。这也是《荀子·劝学》中所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从开放、到打破平衡态、再到激活个体,让华为一个20万人的企业,依旧拥有强大活力。 05 提高人效抓住3个动作 Q:许多企业都会面临“规模而不效益”的情况,该如何提高人效,突破窘境呢? 吴建国:人效问题是很多企业都面临难题。其实我在《华为组织力》也提到过。简单归来起来需要企业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点:建立一个流程型的组织。 流程型组织就是端到端,需求从客户中来,产品和服务到客户中去,而不是段到段的。所谓段到段就是各个部门像铁路警察一样各管一段,这样的话部门之间协作的效率就非常低,从而导致人效也非常低。所以,一定要形成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型组织。 第二点:不断的提高人才密度,即人岗匹配度越来越高。 为什么人效低? 从人的角度看,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就是这个人能力不行。 你让他做招聘他做不了,你让他做产品开发他开发不出来,你让他做市场营销,他又拿不到客户,那么这就属于能力不行,或者说他根本就是达不到岗位要求。 其二是关键岗位的总体胜任率低。 比如产品人员的水平很高,但是销售人员不行,或者产品和销售的人都还行,但是负责运营的不行,人才密度要求至少2/3的关键重要岗位都是胜任的,这样就能形成一个1+1>2的一个群体效应,否则优秀人才的价值或者效能也会被“猪队所”给消耗掉。 第三点:用数字化和AI化来替代人工。 很多人的工作是简单重复的,这类人力工作可以被机械或者用数字化的工具来替代。比如说提高人才招聘的效率,现在有很多智能化的手段,比如SAAS、PASS等。 Q:华为5个人的活儿,4个人干,发5个人的钱的做法,听起来特别的简单有效,它适合所有的行业所有的部门来使用吗?具体实施使用需要什么条件吗? 吴建国:5个人的活儿,4个人干,发5个人的钱,虽然你5个人的钱都花了,但是因为人减少了,其实人的其他费用降低了,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原则上来说,这个做法适合所有企业。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来,是从人海战术发展过来的,原来咱们中国的人的劳动力成本很低,人又多,所以我们强调人多力量大。 如今发展40年了,我们的人效还是发达国家的1/3,从1/5,1/4发展到1/3,就是说我们的人效与国际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总体上来说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观察了一下,现在我们的民营企业平均人效再提升30%,就是说一年之内提高10%~30%是没有问题的;而国有企业提高30~50%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这个具有普遍性。 但是普遍性的前提是因人而异,不能说每个部门每一类员工全部都是按这个来做,一刀切就不对了。 其实人效的提升的核心是在成熟业务,第一它的业务成熟,第二它的人数比较多。 举个例子,比如我公司有产品开发团队有300人,那么其中开发成熟产品有200多人,这时候你提高人效就有价值; 比如工厂也一样,我有一个或多个个工厂,生产的东西都上了一定的规模,这时候提高人效是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创新业务或者人员很少的部门,其实我不建议提高人效。对于创新型业务,更重要的是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 创新业务更多的是快速是跑通商业模式或者快速获得市场地位的,这时候更多的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所以要考核人效的时候,可以把一些创新性的业务把它剔除出去,但是总体人效每年提高10%~30%还是没有问题的。 06 学华为最该学的是这一点 Q:如今很多公司都喜欢学华为的绩效考核,学激励制度,您认为中小企业最应该向华为学习的是什么? 吴建国:现在学华为基本上都是东施效颦,想学到一招致胜的秘诀。学先进永远没错,但是怎么学很重要,我这一年总结出了学到真经的方法,也在《华为组织力》这本书里讲有提到。 第一个就是学文化,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是以什么为中心? 第一,以领导为中心,就是溜须拍马,太监比总监都多,这是中国文化里边一个毛病,就是唯上; 第二,以技术为中心,觉得我只要技术厉害,什么都行,天天自嗨; 第三,本位主义,也就是以部门利益为中心,不能从整体上考虑。 第四,以短期利益为中心,急功近利。 所以与中国大部分企业相比,华为真正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大部分企业做不到。 第二个,你要把(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融入业务系统、组织系统和人才系统这三大系统,实现道术合一。 文化有了,如何落地呢? (1)业务里边落地。比如说我们在选择产品你立项的时候,是不是以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真正做出对客户有高价值的东西。比如说华为的手机,他真的把拍照功能做到了世界领先。 (2)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是让客户方便,而不是让自己方便。就像徐直军说的,我们的业务流程必须嵌入客户的业务流程之中,真正帮助客户实现成功。 (3)人才管理也是以客户为中心。比如什么样的人能够被激励,什么人能够得到晋升?不是学历高的,不是经验久的,而是必须是能够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的。 第三个,你学华为不是为了学华为,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所以企业必须立足于自己,而不是说华为有个什么东西我都去学。要想清楚华为这个东西能对我的进步带来什么帮助。 这三点如果都把握住的话,学华为还是很有价值的。 07 灵活办公下组织管理的3个要点 Q:疫情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都采取了灵活办公的制度,这也是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个新挑战,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灵活办公下的组织管理呢? 吴建国: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在探索,之前也没遇见过大规模灵活办公的情况,所以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 这几年咨询了一些做得好的企业,它们主要把握了三点: 第一点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好的远程管理系统。 目前必须居家办公的情况下,远程管理极其重要。举个例子,远程管理里头非常重要的就是视频会议,必须有一种类似见面的情景交流。如果没有视频,全靠电话微信、EMAIL会大大降低沟通效果。包括飞书、腾讯视频等等的,视频虽然比不上面对面,但是已经相对接近了。 第二个就是用目标管理来替代更多的过程管理。 大家不能在一起,过程指导就会很困难,但是目标管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你的目标是这个月采访15位嘉宾,不管在什么地方进行,期限一到,就要达到有效产出。 很多公司目标管理做的不好,特别是面对面工作的时候,更多的是过程管理,想着反正大家能一起不断调整,其实,动态的目标管理更加重要。 第三个是在人才选择的时候选择自驱力强的人。 马斯克说过一句话,“我不用激励员工,我专门选不需要激励的员工。”其实自驱力强,会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的员工比例越高,灵活办公实现起来就越容易,但是观察下来,80%的人不具备这一能力,所以选择员工就变得非常重要。 我觉得这样三管齐下的话,应该是比较有效的。 08 未来几年一定要组织力强大 Q:当前互联网行业屡屡传出裁员的消息,公司的股价有很大波动,您怎么看待这种行业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的公司该怎么做组织管理和员工管理? 吴建国:我们看到互联网企业、房地产企业、教育企业形势不好,今天再看,形势更严峻。 比如说今天的疫情,像北上深中国经济体量最大,最有成长性的区域,他们都已经受到了巨大影响;其次,大家知道中美关系长期也面临着不确定,甚至是一种博弈状态。 我认为未来几年,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会普遍的非常艰难,这种时候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很多企业存活越来越困难,咱们看到的可能是餐饮或者教育或者房地产,那么这时候什么最重要? 组织力。 因为它能抗拒风险。 在这种巨变时代,任何业务都不能生生不息,而每一种业务的迭代速度都在加快。比如以前,我们靠一个新产品可以吃3年,甚至吃5年、10年;而现在,一款产品吃一年都很难。 那什么东西可以让你活下去呢? 还是组织力。 因为你组织力强大,第一个就是它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第二个它效率就比别人高,那么这时候它就容易生存下去。 想要做到组织力强大,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特别重要: (1)把一些不合适的人开掉。当环境不好,企业生存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减员增效。 (2)我们要增加对员工内驱力的激发。物质激励的驱动效果有限,其一是同质化严重,其二是边际效益递减,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钱多起来之后,物质激励的效果会变弱。 就像华为、腾讯、阿里也有躺平的、划水的,他们的钱很多,这时候就要内驱激励,比如说对95后,我觉得你应该是跟员工一起更多的交流和探讨,让员工的自己的发展愿景与企业的发展愿景,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更好的连接。 (3)组织走向平台化。平台化组织的特点就是既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运作的效率也会更高。 -End-
来 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分 享|吴建国 华为前全球人力资源副总裁整 理|Jane
提高人效抓住3个动作 Q:许多企业都会面临“规模而不效益”的情况,该如何提高人效,突破窘境呢? 吴建国:人效问题是很多企业都面临难题。其实我在《华为组织力》也提到过。简单归来起来需要企业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点:建立一个流程型的组织。 流程型组织就是端到端,需求从客户中来,产品和服务到客户中去,而不是段到段的。所谓段到段就是各个部门像铁路警察一样各管一段,这样的话部门之间协作的效率就非常低,从而导致人效也非常低。所以,一定要形成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型组织。 第二点:不断的提高人才密度,即人岗匹配度越来越高。 为什么人效低? 从人的角度看,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就是这个人能力不行。 你让他做招聘他做不了,你让他做产品开发他开发不出来,你让他做市场营销,他又拿不到客户,那么这就属于能力不行,或者说他根本就是达不到岗位要求。 其二是关键岗位的总体胜任率低。 比如产品人员的水平很高,但是销售人员不行,或者产品和销售的人都还行,但是负责运营的不行,人才密度要求至少2/3的关键重要岗位都是胜任的,这样就能形成一个1+1>2的一个群体效应,否则优秀人才的价值或者效能也会被“猪队所”给消耗掉。 第三点:用数字化和AI化来替代人工。 很多人的工作是简单重复的,这类人力工作可以被机械或者用数字化的工具来替代。比如说提高人才招聘的效率,现在有很多智能化的手段,比如SAAS、PASS等。 Q:华为5个人的活儿,4个人干,发5个人的钱的做法,听起来特别的简单有效,它适合所有的行业所有的部门来使用吗?具体实施使用需要什么条件吗? 吴建国:5个人的活儿,4个人干,发5个人的钱,虽然你5个人的钱都花了,但是因为人减少了,其实人的其他费用降低了,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原则上来说,这个做法适合所有企业。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来,是从人海战术发展过来的,原来咱们中国的人的劳动力成本很低,人又多,所以我们强调人多力量大。 如今发展40年了,我们的人效还是发达国家的1/3,从1/5,1/4发展到1/3,就是说我们的人效与国际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总体上来说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观察了一下,现在我们的民营企业平均人效再提升30%,就是说一年之内提高10%~30%是没有问题的;而国有企业提高30~50%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这个具有普遍性。 但是普遍性的前提是因人而异,不能说每个部门每一类员工全部都是按这个来做,一刀切就不对了。 其实人效的提升的核心是在成熟业务,第一它的业务成熟,第二它的人数比较多。 举个例子,比如我公司有产品开发团队有300人,那么其中开发成熟产品有200多人,这时候你提高人效就有价值; 比如工厂也一样,我有一个或多个个工厂,生产的东西都上了一定的规模,这时候提高人效是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创新业务或者人员很少的部门,其实我不建议提高人效。对于创新型业务,更重要的是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 创新业务更多的是快速是跑通商业模式或者快速获得市场地位的,这时候更多的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所以要考核人效的时候,可以把一些创新性的业务把它剔除出去,但是总体人效每年提高10%~30%还是没有问题的。 06 学华为最该学的是这一点 Q:如今很多公司都喜欢学华为的绩效考核,学激励制度,您认为中小企业最应该向华为学习的是什么? 吴建国:现在学华为基本上都是东施效颦,想学到一招致胜的秘诀。学先进永远没错,但是怎么学很重要,我这一年总结出了学到真经的方法,也在《华为组织力》这本书里讲有提到。 第一个就是学文化,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是以什么为中心? 第一,以领导为中心,就是溜须拍马,太监比总监都多,这是中国文化里边一个毛病,就是唯上; 第二,以技术为中心,觉得我只要技术厉害,什么都行,天天自嗨; 第三,本位主义,也就是以部门利益为中心,不能从整体上考虑。 第四,以短期利益为中心,急功近利。 所以与中国大部分企业相比,华为真正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大部分企业做不到。 第二个,你要把(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融入业务系统、组织系统和人才系统这三大系统,实现道术合一。 文化有了,如何落地呢? (1)业务里边落地。比如说我们在选择产品你立项的时候,是不是以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真正做出对客户有高价值的东西。比如说华为的手机,他真的把拍照功能做到了世界领先。 (2)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是让客户方便,而不是让自己方便。就像徐直军说的,我们的业务流程必须嵌入客户的业务流程之中,真正帮助客户实现成功。 (3)人才管理也是以客户为中心。比如什么样的人能够被激励,什么人能够得到晋升?不是学历高的,不是经验久的,而是必须是能够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的。 第三个,你学华为不是为了学华为,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所以企业必须立足于自己,而不是说华为有个什么东西我都去学。要想清楚华为这个东西能对我的进步带来什么帮助。 这三点如果都把握住的话,学华为还是很有价值的。 07 灵活办公下组织管理的3个要点 Q:疫情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都采取了灵活办公的制度,这也是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个新挑战,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灵活办公下的组织管理呢? 吴建国: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在探索,之前也没遇见过大规模灵活办公的情况,所以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 这几年咨询了一些做得好的企业,它们主要把握了三点: 第一点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好的远程管理系统。 目前必须居家办公的情况下,远程管理极其重要。举个例子,远程管理里头非常重要的就是视频会议,必须有一种类似见面的情景交流。如果没有视频,全靠电话微信、EMAIL会大大降低沟通效果。包括飞书、腾讯视频等等的,视频虽然比不上面对面,但是已经相对接近了。 第二个就是用目标管理来替代更多的过程管理。 大家不能在一起,过程指导就会很困难,但是目标管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你的目标是这个月采访15位嘉宾,不管在什么地方进行,期限一到,就要达到有效产出。 很多公司目标管理做的不好,特别是面对面工作的时候,更多的是过程管理,想着反正大家能一起不断调整,其实,动态的目标管理更加重要。 第三个是在人才选择的时候选择自驱力强的人。 马斯克说过一句话,“我不用激励员工,我专门选不需要激励的员工。”其实自驱力强,会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的员工比例越高,灵活办公实现起来就越容易,但是观察下来,80%的人不具备这一能力,所以选择员工就变得非常重要。 我觉得这样三管齐下的话,应该是比较有效的。 08 未来几年一定要组织力强大 Q:当前互联网行业屡屡传出裁员的消息,公司的股价有很大波动,您怎么看待这种行业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的公司该怎么做组织管理和员工管理? 吴建国:我们看到互联网企业、房地产企业、教育企业形势不好,今天再看,形势更严峻。 比如说今天的疫情,像北上深中国经济体量最大,最有成长性的区域,他们都已经受到了巨大影响;其次,大家知道中美关系长期也面临着不确定,甚至是一种博弈状态。 我认为未来几年,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会普遍的非常艰难,这种时候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很多企业存活越来越困难,咱们看到的可能是餐饮或者教育或者房地产,那么这时候什么最重要? 组织力。 因为它能抗拒风险。 在这种巨变时代,任何业务都不能生生不息,而每一种业务的迭代速度都在加快。比如以前,我们靠一个新产品可以吃3年,甚至吃5年、10年;而现在,一款产品吃一年都很难。 那什么东西可以让你活下去呢? 还是组织力。 因为你组织力强大,第一个就是它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第二个它效率就比别人高,那么这时候它就容易生存下去。 想要做到组织力强大,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特别重要: (1)把一些不合适的人开掉。当环境不好,企业生存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减员增效。 (2)我们要增加对员工内驱力的激发。物质激励的驱动效果有限,其一是同质化严重,其二是边际效益递减,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钱多起来之后,物质激励的效果会变弱。 就像华为、腾讯、阿里也有躺平的、划水的,他们的钱很多,这时候就要内驱激励,比如说对95后,我觉得你应该是跟员工一起更多的交流和探讨,让员工的自己的发展愿景与企业的发展愿景,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更好的连接。 (3)组织走向平台化。平台化组织的特点就是既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运作的效率也会更高。 -End-
来 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分 享|吴建国 华为前全球人力资源副总裁整 理|Jane
学华为最该学的是这一点 Q:如今很多公司都喜欢学华为的绩效考核,学激励制度,您认为中小企业最应该向华为学习的是什么? 吴建国:现在学华为基本上都是东施效颦,想学到一招致胜的秘诀。学先进永远没错,但是怎么学很重要,我这一年总结出了学到真经的方法,也在《华为组织力》这本书里讲有提到。 第一个就是学文化,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是以什么为中心? 第一,以领导为中心,就是溜须拍马,太监比总监都多,这是中国文化里边一个毛病,就是唯上; 第二,以技术为中心,觉得我只要技术厉害,什么都行,天天自嗨; 第三,本位主义,也就是以部门利益为中心,不能从整体上考虑。 第四,以短期利益为中心,急功近利。 所以与中国大部分企业相比,华为真正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大部分企业做不到。 第二个,你要把(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融入业务系统、组织系统和人才系统这三大系统,实现道术合一。 文化有了,如何落地呢? (1)业务里边落地。比如说我们在选择产品你立项的时候,是不是以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真正做出对客户有高价值的东西。比如说华为的手机,他真的把拍照功能做到了世界领先。 (2)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是让客户方便,而不是让自己方便。就像徐直军说的,我们的业务流程必须嵌入客户的业务流程之中,真正帮助客户实现成功。 (3)人才管理也是以客户为中心。比如什么样的人能够被激励,什么人能够得到晋升?不是学历高的,不是经验久的,而是必须是能够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的。 第三个,你学华为不是为了学华为,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所以企业必须立足于自己,而不是说华为有个什么东西我都去学。要想清楚华为这个东西能对我的进步带来什么帮助。 这三点如果都把握住的话,学华为还是很有价值的。 07 灵活办公下组织管理的3个要点 Q:疫情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都采取了灵活办公的制度,这也是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个新挑战,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灵活办公下的组织管理呢? 吴建国: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在探索,之前也没遇见过大规模灵活办公的情况,所以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 这几年咨询了一些做得好的企业,它们主要把握了三点: 第一点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好的远程管理系统。 目前必须居家办公的情况下,远程管理极其重要。举个例子,远程管理里头非常重要的就是视频会议,必须有一种类似见面的情景交流。如果没有视频,全靠电话微信、EMAIL会大大降低沟通效果。包括飞书、腾讯视频等等的,视频虽然比不上面对面,但是已经相对接近了。 第二个就是用目标管理来替代更多的过程管理。 大家不能在一起,过程指导就会很困难,但是目标管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你的目标是这个月采访15位嘉宾,不管在什么地方进行,期限一到,就要达到有效产出。 很多公司目标管理做的不好,特别是面对面工作的时候,更多的是过程管理,想着反正大家能一起不断调整,其实,动态的目标管理更加重要。 第三个是在人才选择的时候选择自驱力强的人。 马斯克说过一句话,“我不用激励员工,我专门选不需要激励的员工。”其实自驱力强,会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的员工比例越高,灵活办公实现起来就越容易,但是观察下来,80%的人不具备这一能力,所以选择员工就变得非常重要。 我觉得这样三管齐下的话,应该是比较有效的。 08 未来几年一定要组织力强大 Q:当前互联网行业屡屡传出裁员的消息,公司的股价有很大波动,您怎么看待这种行业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的公司该怎么做组织管理和员工管理? 吴建国:我们看到互联网企业、房地产企业、教育企业形势不好,今天再看,形势更严峻。 比如说今天的疫情,像北上深中国经济体量最大,最有成长性的区域,他们都已经受到了巨大影响;其次,大家知道中美关系长期也面临着不确定,甚至是一种博弈状态。 我认为未来几年,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会普遍的非常艰难,这种时候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很多企业存活越来越困难,咱们看到的可能是餐饮或者教育或者房地产,那么这时候什么最重要? 组织力。 因为它能抗拒风险。 在这种巨变时代,任何业务都不能生生不息,而每一种业务的迭代速度都在加快。比如以前,我们靠一个新产品可以吃3年,甚至吃5年、10年;而现在,一款产品吃一年都很难。 那什么东西可以让你活下去呢? 还是组织力。 因为你组织力强大,第一个就是它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第二个它效率就比别人高,那么这时候它就容易生存下去。 想要做到组织力强大,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特别重要: (1)把一些不合适的人开掉。当环境不好,企业生存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减员增效。 (2)我们要增加对员工内驱力的激发。物质激励的驱动效果有限,其一是同质化严重,其二是边际效益递减,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钱多起来之后,物质激励的效果会变弱。 就像华为、腾讯、阿里也有躺平的、划水的,他们的钱很多,这时候就要内驱激励,比如说对95后,我觉得你应该是跟员工一起更多的交流和探讨,让员工的自己的发展愿景与企业的发展愿景,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更好的连接。 (3)组织走向平台化。平台化组织的特点就是既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运作的效率也会更高。 -End-
来 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分 享|吴建国 华为前全球人力资源副总裁整 理|Jane
灵活办公下组织管理的3个要点 Q:疫情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都采取了灵活办公的制度,这也是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个新挑战,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灵活办公下的组织管理呢? 吴建国: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在探索,之前也没遇见过大规模灵活办公的情况,所以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 这几年咨询了一些做得好的企业,它们主要把握了三点: 第一点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好的远程管理系统。 目前必须居家办公的情况下,远程管理极其重要。举个例子,远程管理里头非常重要的就是视频会议,必须有一种类似见面的情景交流。如果没有视频,全靠电话微信、EMAIL会大大降低沟通效果。包括飞书、腾讯视频等等的,视频虽然比不上面对面,但是已经相对接近了。 第二个就是用目标管理来替代更多的过程管理。 大家不能在一起,过程指导就会很困难,但是目标管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你的目标是这个月采访15位嘉宾,不管在什么地方进行,期限一到,就要达到有效产出。 很多公司目标管理做的不好,特别是面对面工作的时候,更多的是过程管理,想着反正大家能一起不断调整,其实,动态的目标管理更加重要。 第三个是在人才选择的时候选择自驱力强的人。 马斯克说过一句话,“我不用激励员工,我专门选不需要激励的员工。”其实自驱力强,会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的员工比例越高,灵活办公实现起来就越容易,但是观察下来,80%的人不具备这一能力,所以选择员工就变得非常重要。 我觉得这样三管齐下的话,应该是比较有效的。 08 未来几年一定要组织力强大 Q:当前互联网行业屡屡传出裁员的消息,公司的股价有很大波动,您怎么看待这种行业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的公司该怎么做组织管理和员工管理? 吴建国:我们看到互联网企业、房地产企业、教育企业形势不好,今天再看,形势更严峻。 比如说今天的疫情,像北上深中国经济体量最大,最有成长性的区域,他们都已经受到了巨大影响;其次,大家知道中美关系长期也面临着不确定,甚至是一种博弈状态。 我认为未来几年,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会普遍的非常艰难,这种时候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很多企业存活越来越困难,咱们看到的可能是餐饮或者教育或者房地产,那么这时候什么最重要? 组织力。 因为它能抗拒风险。 在这种巨变时代,任何业务都不能生生不息,而每一种业务的迭代速度都在加快。比如以前,我们靠一个新产品可以吃3年,甚至吃5年、10年;而现在,一款产品吃一年都很难。 那什么东西可以让你活下去呢? 还是组织力。 因为你组织力强大,第一个就是它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第二个它效率就比别人高,那么这时候它就容易生存下去。 想要做到组织力强大,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特别重要: (1)把一些不合适的人开掉。当环境不好,企业生存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减员增效。 (2)我们要增加对员工内驱力的激发。物质激励的驱动效果有限,其一是同质化严重,其二是边际效益递减,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钱多起来之后,物质激励的效果会变弱。 就像华为、腾讯、阿里也有躺平的、划水的,他们的钱很多,这时候就要内驱激励,比如说对95后,我觉得你应该是跟员工一起更多的交流和探讨,让员工的自己的发展愿景与企业的发展愿景,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更好的连接。 (3)组织走向平台化。平台化组织的特点就是既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运作的效率也会更高。 -End-
来 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分 享|吴建国 华为前全球人力资源副总裁整 理|Jane
未来几年一定要组织力强大 Q:当前互联网行业屡屡传出裁员的消息,公司的股价有很大波动,您怎么看待这种行业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的公司该怎么做组织管理和员工管理? 吴建国:我们看到互联网企业、房地产企业、教育企业形势不好,今天再看,形势更严峻。 比如说今天的疫情,像北上深中国经济体量最大,最有成长性的区域,他们都已经受到了巨大影响;其次,大家知道中美关系长期也面临着不确定,甚至是一种博弈状态。 我认为未来几年,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会普遍的非常艰难,这种时候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很多企业存活越来越困难,咱们看到的可能是餐饮或者教育或者房地产,那么这时候什么最重要? 组织力。 因为它能抗拒风险。 在这种巨变时代,任何业务都不能生生不息,而每一种业务的迭代速度都在加快。比如以前,我们靠一个新产品可以吃3年,甚至吃5年、10年;而现在,一款产品吃一年都很难。 那什么东西可以让你活下去呢? 还是组织力。 因为你组织力强大,第一个就是它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第二个它效率就比别人高,那么这时候它就容易生存下去。 想要做到组织力强大,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特别重要: (1)把一些不合适的人开掉。当环境不好,企业生存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减员增效。 (2)我们要增加对员工内驱力的激发。物质激励的驱动效果有限,其一是同质化严重,其二是边际效益递减,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钱多起来之后,物质激励的效果会变弱。 就像华为、腾讯、阿里也有躺平的、划水的,他们的钱很多,这时候就要内驱激励,比如说对95后,我觉得你应该是跟员工一起更多的交流和探讨,让员工的自己的发展愿景与企业的发展愿景,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更好的连接。 (3)组织走向平台化。平台化组织的特点就是既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运作的效率也会更高。 -End-
来 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分 享|吴建国 华为前全球人力资源副总裁整 理|Jane
(本文来源猎聘人才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淄博双创公司,助力企业腾飞?,关键词排名认择指数蛙
双刀斩龙,汉字奥秘藏?,延边网站优化方案
周村外贸SEO,助企业全球腾飞
襄樊市咪表收费管理,收费标准如何?,网站建设前期准备哪些
网站SEO优化,流量翻倍增长!
swot分析法的含义
凸优化核心技巧速成指南
津城SEO专家
一键优化,快速收录
求职和招聘有什么区别
鄂政通·服务随身行
SEO计费源码CMS,助力网站优化,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宝安seo优化报价单
江苏有哪些SEO关键词优化公司?
如何打造网站流量与排名的双赢SEO策略?
“快手视频转疑问句神器,一秒变问句!”
数字营销新引擎
提升网站SEO,优化企业影响力
“关键词优化大师”
短视频策划岗工作内容
上海佘山欢乐谷,双轨激情,你敢挑战吗?,上海网站优化网络推广
三峡职院智慧服务门户
开发微信小程序能给商家带来什么
王者荣耀登顶,手游霸主地位稳固?谁将挑战?,关键词优化排名微星hfqjwl
京东直营店与旗舰店,哪家更可信?
百度SEO体检大师
淘宝车险靠谱报价准吗?
创新CRM,焕新管理体验
高效投资,流量翻倍,排名飙升
高效抓取,工作利器,免费体验!
精炼策略,创意无限
创新生活,微信小程序,一触即达。
技术赋能,品牌霸屏,曝光度飙升!
域名空间重构
衡量SEO优化成果能只靠主页来判断吗?
电商AISEO热榜三强,优化利器必备!
“高效推广,一网打尽!”
量身定制,精准SEO方案
衡水网站优化攻略:关键词布局,如何提升排名?,开封营销推广厂家有哪些
GPT-4能否开启人工智能新纪元?
酒店招聘,你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跳远教案网站建设
网站联盟·互惠共赢
“香蕉型人格”是什么梗,是什么意思
SEO优化:筑牢防坑壁垒,安全提升排名
关键词挖掘专家
淘宝中控台入口在哪?如何登录?
淘宝刷排名神器,快速提升销量!
如何让内容创作更高效精准?
全球排名领先,双倍惊喜,你猜是哪款产品?,新余网站建设推广开发
关键词搜索量速览术
文投控股上涨5.0%,报3.15元/股玄彬孙艺珍同框看球赛!玄彬幸福肥显邋遢,女方颜值依旧在线